推进广西政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教育网址 作者:考试网址 发布时间:2020-12-09 09:16:53



推进广西政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实施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关于印发推进广西政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数发〔2020〕2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推进广西政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2020年8月19日

  推进广西政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关于深化实施大数据战略 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快落实《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桂发〔2020〕15号)、《广西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改革实施方案》(厅发〔2019〕141号),进一步推动政务数据要素的融合应用,助推数字广西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三纵(政策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安全运维体系)、四横(基础中台、数据中台、应用中台、开放生态圈)、五个一(一云承载、一网通达、一池共享、一事通办、一体安全)”的数字政府顶层规划和标准规范进行创新创造,通过全面推进“一事通办”、构建“政府大脑”、打造开放数据生态圈、探索数据交易机制等举措,提高政府便民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决策理政能力、培育繁荣数字产业生态、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全方位促进政务数据要素的融合应用。

  (一)全面推进“一事通办”,提高政府便民服务水平。

  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为导向,推动数据要素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事通办”,形成集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间、减跑腿次数”的“四个减少”,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构建“政府大脑”,提升政府决策理政能力。

  不断完善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统一公共支撑平台的服务能力,以政务数据要素为基础,持续推进政务数据治理,构建政务数据资源图谱,探索构建“政府大脑”,促进广西地区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强化政府调度数据资源配置能力,逐步推动政府治理从“整体认知”到“智治”。

  (三)打造开放应用生态圈,培育数字产业繁荣生态。

  以政务数据要素为基础,探索建设“多维业务数据+公民数字身份凭证体系”,实现公民的身份与资质、财产、征信、教育、社保、房产、税收等多维政务数据的深度融合。基于“多维业务数据+公民数字身份凭证体系”不断挖掘政务数据要素的价值、推动政务数据要素在金融、医疗、教育、电商等多个行业的融合应用,打造“数据+生态”的开放应用生态圈,培育数字产业的繁荣生态。

  (四)探索数据交易机制,推动数据生产要素流通。

  通过数据要素的资产化运营,充分调动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加速数据要素的跨领域、跨地域流通,以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的载体,探索以竞价为驱动的数据交易流通机制,促进广西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盘活广西的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的有效利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推进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提升四大支撑平台的核心服务能力。

  1. 提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能力。将原有跨部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迁移至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取消各部门间政务信息系统直连方式。加强政务数据汇聚管理,升级改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数据调度、共享交换的统一通道,实现对各地平台统一管理、调度和监管,提升数据资源调度能力。

  2. 提升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能力。依托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统筹整合目前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已建、在建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形成广西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制定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形成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公共数据开放体系。推动公共信息资源与行业数据、重点互联网企业数据、企事业单位数据的整合,强化对公共数据开放的监督管理,引导和规范公共信息资源增值和开发利用,支持市场主体利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信息开展业务创新,释放数据红利。

  3. 提升统一公共支撑能力。一是加快电子印章的全区推广。制定发布全区电子印章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电子印章的合法有效。组织各级政务服务部门统一使用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制发、管理、使用电子印章。加快推进电子印章系统在公安、市场监管、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税务等重点部门的应用,依托电子印章系统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办理结果全面电子化。二是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完善电子证照总库各项功能,推动自建行业电子证照分库向电子证照总库汇聚各类电子证照,面向各区直部门提供统一的电子证照生成、管理、共享和应用服务。全面推进存量纸质证照等材料的电子化工作,统筹开展电子证照签发和审核,对全区电子证照目录规范实施动态管理。组织各级各部门上报各行业、各市的电子证照应用方案,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材料与电子证照关联关系,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民生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三是推动身份认证全区统一化。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和政务服务门户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对接整合,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以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抓手,逐步构建以多维业务数据为要素的数字身份凭证体系,提供面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统一身份认证。四是大力推广统一公共收付。加快整合征收部门、执收单位、代收机构和收款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缴费业务,推进与各级各部门现存公共收付系统的对接,持续扩大统一公共收付系统的应用范围和领域,面向全区提供统一的非税收付入口和线上线下整合的多渠道缴款服务。五是持续完善统一邮寄系统。结合自治区各级各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持续完善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统一邮寄系统“双程”邮寄功能,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材料寄送和办件结果送达的邮寄快递服务,进一步扩大“零跑腿”事项的覆盖范围。

  4. 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基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中台等新理念、新技术,围绕政务服务、网站集约化、“互联网+监管”三大核心平台的能力建设,实现政务数据要素的高效汇聚、充分共享、深度应用和可视化调度,不断促进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打造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推动监管工作的精准化、标准化,充分发挥政务数据要素在优化政务服务审批效能、提高政府网站服务水平、推进“互联网+监管”等方面的驱动作用,以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数据驱动型的新型数字政府。

  (二)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

  1. 构建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建设基于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多种数据源的基础库。通过词汇挖掘、关联关系、知识融合、知识加工等方式,描绘出全区自然人的“人物画像”,展现自然人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卫生健康、居住户籍、入学入托、婚姻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死亡、个人证照、纳税、信用和办事情况等信息,构建从数据到知识图谱的知识要素(包括实体、概念和关系),为政务数据治理、政务数据知识图谱的形成提供有效支撑,面向全区提供统一的数据自助服务。

  2. 建设N个主题库。组织各级各部门对本行业的各类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维数据进行汇聚、挖掘、分析,围绕宏观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投资项目、卫生健康、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教育资源、就业信息、能源资源、统计信息、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建设主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抽取、关联关系、知识融合、知识加工等方式,建设各行业的领域知识图谱,逐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医疗、物流、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三)构建以多维业务数据为要素的公民数字身份体系。

  1. 构建多维业务数据为要素的公民数字身份体系。依托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以及广西健康码“六统一”开放生态圈,将政务数据与经济社会数据进行融合应用。通过将公民的身份信息、社保信息等基本要素,与公民的联系电话等衍生数据要素,以及婚姻信息、资质证明等多维政务业务数据要素进行融合。应用区块链和数字证书等多重加密技术对公民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防篡改加密,通过居民码、身份码等多种形式建立与每一位公民唯一对应的数字身份证,打造以多维业务数据为要素的公民数字身份体系。

  2. 推动公民数字身份体系的多场景应用。将公民数字身份证作为唯一的数字化身份凭证,充分发挥数字化身份凭证多场景支撑作用,实现公民数字身份凭证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广西政务APP、“壮掌桂”小程序、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等多种平台及设备的联动,推动公民数字身份凭证在身份认证、政务服务、交通出行、信贷证明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万物互联、无处不认证的全业务认证体系。

  (四)加快构建“数据+生态”开放应用生态圈。

  1. 探索构建数据开放机制。基于基础库和N个主题库,以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以及统一公共支撑平台为依托,借鉴“开放思维、平台思维、生态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围绕“政府搭平台,市场来建设”的思路,打造广西“数据+生态”开放应用生态圈,通过开放标准的数据接口等API、提供扩展SDK、建设应用服务市场等方式,探索构建数据与应用的开放机制。

  2. 建立健全开放生态圈标准规范。建立和完善“数据+生态”开放应用平台的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应用系统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工程管理标准、网络通信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将各部门采集的政务数据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存储于统一规范的数据库中,作为数据调度的发布库,通过数据深度整合构建全区多维多层数据图谱,实现数据的高度聚合、互联互通。全区数据在存储、传输、计算的全流程中均使用区内统一云资源,统一网络资源,统一平台资源,统一安全保障,真正实现各地数据物理分散、逻辑相连,做到全区数据一体管控,规范治理。

  3. 深化数据创新应用。鼓励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部分样例数据,鼓励和引导区直单位、各地市、市场主体、高校研究所等在数据开放应用生态圈上创新创造,以市场化的产品标准孵化并推广一批优秀的应用,促进工业、农业、金融、旅游、文创等多个领域服务内容、水平的提升,并通过创投基金、办赛颁奖的方式大力鼓励数据创新应用发展。

  (五)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事通办”。

  1. 全面推广全流程网上办事。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立“一网通办”协同办理新机制,围绕企业开办、项目投资、税费办理、安全生产、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道路交通、旅游服务等领域,推行政务服务全程网上办事。鼓励各级各部门通过在政务服务办理流程中应用政务数据实现申报材料的减免,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加大对各市、区、县提升网上办理率的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组织各级各部门对制约“网上办”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梳理和集中攻关,持续提升全区网上办理率。

  2. 打造政务服务“指尖办”。组织各级各部门完成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应用资源的梳理,将社会保障、公积金、电子税务、交通安全、人才教育、医疗救助、药品保障、新闻传媒等重点领域的便民应用服务进行整合,建立标准化的政务服务接入模式。通过将各类便民应用服务进行标准化处理,提高便民应用的多平台通用性,实现便民应用服务在广西政务APP、“壮掌桂”小程序以及其他各类开放平台上的跨平台调用,减少调用成本、提高调用效率,实现“一个源头、多端可接”。

  3. 推进政务服务专业业务办理系统打通。持续推进专业业务办理系统对接,加快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逐步消除“二次录入”现象,减轻政务服务工作人员的额外负担,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推动已对接区直系统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各地市,组织各地市安排专人配合开展事项打通测试。

  4. 孵化一批创新应用。组织各级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事项所需的材料与政务数据、电子证照的关联关系,鼓励和支持各级各部门积极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基于政务数据和电子证照广泛开展创新创造,孵化一批基于政务数据和电子证照的创新应用。

  5. 推行政务服务智能审批。不断建设完善智能审批系统、政务服务门户以及智能审批专区,推进智能审批系统与广西政务APP、“壮掌桂”政务服务小程序的对接,提供智能审批结果二维码查询、智能审批事项复核等功能。组织各级各部门前梳理本部门政务服务智能审批清单,开展智能审批建设,实现智能审批事项“应上尽上”。

  (六)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要素在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的创新应用。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政务数据要素服务于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构建自治区重大战略决策支持体系,建设自治区重大战略服务专区,以数据要素的融合应用推进落实自治区各项重大战略部署。

  1. 构建自治区重大战略决策支持体系。以基础库和N个主题库为基础,面向社会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对来自政府机构官方信息、新闻门户、微博、论坛等多个渠道的自治区重大战略相关数据以及统计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关键词分析、多元融合分析、预测性分析等模型的构建和算法优化,为政府部门提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题的数据分析服务,为政府部门推动落实自治区重大战略提供决策保障支撑。

  2. 鼓励推进政务数据要素在重大战略中的创新应用。鼓励和支持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围绕国际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等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依托区块链技术、5G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等新兴技术,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在金融、教育、医疗、城市服务、文化旅游、媒体融合等多种各种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数据要素在工业、农业、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互联网+”、“大数据+”、“生态+”、“融媒体+”等创新应用试点,促进传统产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应用创新不断推动自治区各项重大战略的高效落实。

  (七)加快推进建设数据交易所。

  1. 组建国有控股的数据交易运营企业。筹备组建国有控股的数据交易运营企业,由数据交易运营公司对政务数据要素进行开发、开放和评估,促进政府数据资产在安全、可控、可量化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和服务,在满足公司正常管理经营的基础上,政务数据要素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归政府财政所有,为广西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探索跨境数据交易机制。探索构建基于数据交易所的跨境数据交易机制,面向国际社会提供完善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指数、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将广西打造成为数据交易的战略支点,盘活数据资源、促进数据流通,实现数据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数据的跨境流动。制定数据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体制,配套安全监管与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跨国金融大数据交易体系;依托数据交易所链接全球范围内数据供需两端,提供免费交易、计量交易、竞价交易等多元化交易手段,实现跨国跨境的大数据交易,促进数据的跨境流通,推动国际信息流量在广西的集聚和落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利用数据带动作用和技术溢出效应,推进数据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国际社会的数字化建设龙头区域。

  (八)探索构建“政府大脑”。

  1. 建立数字政府协同调度指挥中心常态化运行机制。基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汇聚的政务数据、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等方式进行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多元融合分析、预测性分析等模型的构建和算法优化,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协同调度指挥中心常态化运行机制,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行业、重点专题的数据分析服务。

  2. 开设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专区。在数字政府协同调度指挥中心开设政务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专区,将各级各部门对政务数据的创新性应用成果在专区进行定期展示,面向全区进行宣传推广,为各级各部门提供政务数据创新应用的模板和方向,激励各级各部门更加积极地对数据要素开展创新应用,推动构建创新驱动型的数字政府新格局。

  3. 构建数字政府多维感官系统。在广西数字政府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政务数据的标准规范,引导和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政府大脑”神经元体系的构建,应用5G、区块链等新技术,大力推进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专业业务办理系统以及壮美广西·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安管中心、各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等多个平台获取和汇聚政务数据,融通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从微博、微信、新闻、论坛等渠道获取民意民声数据,共同组成数字政府多维感官系统,实对云、网、安全、政务资产、数据调度状态、数据应用情况、舆论趋势等多个维度的可视化调度管理,以海量的基础政务数据支撑“政府大脑”的认知训练过程,为政务智治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九)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要素引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1.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推进政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政务数据与经济社会数据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规范采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引领带动区块链、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探索打造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转型新动能。

  2. 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立足于“三纵四横五个一”的数字政府顶层规划,推动数据要素在多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数据要素在工业上的融合应用。在自治区全面推进工业大数据示范应用,推动工业制造网络化、服务化、协同化发展。以工业加工销售大数据为切入点,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精准营销、供应链优化等服务。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应用的建设。整合利用农业资源数据、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数据、农产品贸易数据、供应链数据、物流数据等,提供农业生产智能决策、农产品物流优化、安全溯源、农业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数据要素在金融、物流、文创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围绕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公共支撑平台、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基础库和N个主题库的建设完善,依托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与金融、物流、文创、医疗、旅游、交通、传媒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发挥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助推作用,推动构建数字经济社会新形态。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由一把手亲自负责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确保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把落实方案列入重要日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台账和清单式管理。设置数据治理工作专岗,落实岗位责任,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强评估监督。各级各部门要将明确的有关重点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范围,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定期检查评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区和部门,启动问责机制。各市、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评价常态化机制,加大督促力度,及时公布落实成果和改进意见,确保顺利推进。

  (三)加大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内容解读,及时通报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建立常态宣传机制,及时报道推进过程中的各类亮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扩大公众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